受近期利好消息刺激,A股市場核電板塊集體拉升。18日沃爾核材盤中一度漲停,杭鍋股份上漲7.96%,威爾泰漲5.11%,中核科技、江蘇神通等核電股票也上漲超過4%。業內普遍預測,一直以來核電板塊估值偏低,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調整迫切需要核電加快發展速度,未來核電板塊的在證券市場表現會逐漸穩定,尤其“十三五”期間核電項目規模將不斷增大,核電板塊將處于長期穩定利好局面。
“華龍一號”助中國核電實現“走出去”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表示,由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共同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現已完成初步設計并啟動施工設計,未來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核電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主力產品之一。當前,中國不僅是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核電全產業鏈能力還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等領域已經形成了突出的“比較優勢”。目前,中國核電設備制造綜合國產化率已經達到85%,形成了年產10臺套以上的供貨能力,預計到2015年前后,中國核電主設備產能可達到每年15臺套。
中國商務部官網3月12日援引南非當地媒體的消息稱,中國官方表示,希望參與建設南非新核電站。南非計劃投入1萬億蘭特建設3座總裝機容量為960萬千瓦的核電站,這或將是南非史上最大的單筆采購項目。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官網顯示,2月25日至2月26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分別與南非核能公司簽署協議,為南非提供核能技術培訓項目。
上市企業沃爾核材公司董事長周和平在2013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的熱縮套管、標識管、電纜附件和特種電線都將應用于核電站建設,公司與中廣核合資成立子公司積極開發這些市場。受此消息帶動下,南風股份、江蘇神通、中核科技、東方電氣、中電環保等核電概念股紛紛上漲。
能源巨頭紛紛加大核電投資
自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核電建設也陷入低潮,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澤、湖北大畈三個內陸核電項目均被叫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2014年將開工一批核電項目。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也明確表示,“下一個五年計劃,要把內陸核電搞起來”。國家發改委近期或將對內陸核電項目建設問題進行綜合考察與評估,為“十三五”內陸核電的正式重啟奠定基礎。中國核工業集團董事長兼黨組書記孫勤強調,預計“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內陸核電將更具發展空間。
按照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文件顯示,2014年將新增核電裝機864萬千瓦,相當于2013年的4倍。在上網電價增加以及國家將給予首批三代機組電價扶持的情況下,2014年中國核電建設將逐步提速,將有較大規模機組投運,上游產業鏈也有望得到更多訂單。
中國核電龍頭企業之一的中國廣東核電集團2014年將新投產五臺機組,包括AP1000等新技術路線將通過陸豐1、2號機組。另一龍頭企業中核集團證實,公司爭取今年年內完成IPO,融資目標為100億-200億元,計劃將旗下核電優良資產實現上市。而大唐、華能、中電投等能源企業也已經積極展開下一步的選址工作。三峽集團和華潤集團等央企也開始介入到核電領域。業內人士認為,上市企業熱衷核電項目,除看好核電在未來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外,更看重的是大型核電項目建設中的萬億市場份額。如果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新增6000萬千瓦,則直接帶動投資將達1.2萬億元。在資本市場上帶動沃爾核材、杭鍋股份、江蘇神通、中核科技等股票近期表現活躍。
核電板塊將迎來長期穩定的上升期
由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完成初步設計并啟動施工設計,各項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滿足美國、歐洲三代技術標準,是中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預計國內核電建設將在2014年恢復正常。到2020年全國核電裝機目標為8000萬千瓦,相關部門重啟核電新建項目審批程序正在加速推進。在政策面的大力支持下,相關公司核電業務有望迎來復蘇。
核電設備生產周期不同,長周期產品一般需要提前開工18個月以上招標,短周期產品一般在開工前后半年左右招標。核電行業從2011年日本核事故后中斷發展近兩年,重啟之后短周期設備與新增項目開工基本同步,訂單彈性最佳。
華創證券分析認為,2014年上半年核電板塊將迎來主題投資行情。核電行業的成長屬性已發生重大變化,沿海核電裝機將加速放開,未來兩年核電新增裝機將出現大幅增長,因而行情估值有望向上恢復。能源結構轉型、環保問題壓力增大等原因倒逼“十三五”規劃放開內陸核電審批成為大概率事件,從而促使核電領域新一輪投資高潮的到來。預計在2015年前后投產,能夠拉動約1900億元設備投資額,設備投資的高峰期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