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下午,福清核電站1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成功,技術人員鼓掌見證歷史時刻。本報記者 游慶輝 攝
20日下午,隨著并網指令發出,福清核電1號機組主控室大屏幕上顯示發電機已帶上初始負荷,標志著1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正式進入并網調試階段,具備發電能力。這是我省繼寧德核電1、2號機組之后第3臺并網發電的核電機組,預計11月可實現商業運行。
2008年11月21日,福清核電1號機組澆灌第一罐混凝土,拉開了福清核電六臺機組連續建設的序幕。
“核電在未來經濟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應抓住核電發展新契機,加快推進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前來見證光輝一刻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樺表示。
安全等級更高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后,引發了公眾對核安全的擔憂。國務院對發展核電提出兩項要求,即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標準”。
“國內核電開始嚴格各個領域的實施標準,對福清核電1號機組現場的安裝進度帶來不小影響,同時也推動福清核電安全目標向更高級別升級。”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說。
福清核電工程實施了包括采用先進的燃料組件、全數字化儀控、核島消防改進,采用體現壓水堆要求的嚴重事故管理對策等重大技術改進和其余數百項技術改進。
劉巍說,按國家核安全局的要求,福清核電1號機組在建設過程中一共針對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做了14項技術改進,充分考慮各種極端災害疊加等因素。其中9項涉及現場的實體改進,所有改進在首次裝料前全部完成。
“1號機組采用2代加成熟路線,采取了多項重要改進措施,可保證在極端條件下有充足的電源、水源。”福清核電公司總經理蔣國元說。
國產化程度最高
福清核電2號模擬機大廳,核電“黃金人”在進行仿真培訓。模擬機投入7000萬元,是首個全國產化的模擬機,采用純模擬仿真方法實現對機組工藝系統以及控制系統進行仿真,硬件方面采用完全國產化的后備盤。
“福清核電采用了我國自主設計的‘二代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是目前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自主化、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之一,工程共實施包括采用先進的燃料組件、全數字化儀控、核島消防改進,采用體現壓水堆要求的嚴重事故管理對策等重大技術改進和其他數百項技術改進。福清核電1、2號機組設備綜合國產化率將超75%,3、4號機組設備綜合國產化率將達到80%。”劉巍表示。
福清核電1號機完成了核電建設的諸多首創,福清核電站成為中國核電發展技術水平提升的符號。
福清核電1號機組的主泵,史無前例地實現拆散后將零部件運到現場,現場重新組裝后再安裝,這對現場人員來說是極大考驗,但對主泵國產化意義重大。2013年6月,在主泵的現場管路設計中,由于現場的小泵間布置不合理,里面的線路經過多次修改。每天,工人都在24小時不間斷地拆裝。第一臺主泵管線,現場人員干了三天三夜,沒合過眼,可經檢測,仍然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需重新整改。繼續拆!現場人員又用了三天三夜重新做好管線。
2014年8月7日,1號機汽輪發電機組首次帶核沖轉節點順利實現。在核沖轉前,為提前發現問題,提前檢驗常規島系統和設備可用性,聯合調試隊仔細地分析和評估了百萬千瓦機組國內首次非核沖轉的可行性并得出肯定的結論。通過提前進行常規島啟動和非核蒸汽沖轉,暴露、發現的設計、設備安裝問題得到提前解決,確保了臨界后核蒸汽沖轉的一次成功。此項工程經驗已被推廣到兄弟單位和同行進行應用。
6臺機組預計2020年底全建成
福清核電全面實現商業運行將給社會帶來什么變化?
據悉,福清核電2號機組已從安裝階段向調試階段過渡,計劃2015年8月建成投產;3號機組處于安裝高峰階段,計劃2016年2月建成投產;4號機組已完成土建主體工程,已進入安裝階段,計劃于2017年3月建成投產。5、6號機組積極推進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正在上報審批。東南沿海地區電力和能源運輸的壓力將隨之大大降低,對拉動核電裝備制造業、保障海峽西岸經濟區能源供應,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6臺機組預計2020年底全建成,年發電總量可達450億千瓦時。加上寧德核電4臺機組,預計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未來,我省三分之一的電力將來自清潔的核電。
6臺機組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70億元,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元,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為地方和國家貢獻稅收約30億元。
此外,作為清潔能源,核電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表現十分搶眼。福清核電6臺核電機組全部建成后,與同樣裝機容量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1500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60萬噸。一年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當于26萬公頃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20日下午,福清核電站1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成功,技術人員鼓掌見證歷史時刻。本報記者 游慶輝 攝
20日下午,福清核電站1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成功,技術人員鼓掌見證歷史時刻。本報記者 游慶輝 攝
20日下午,隨著并網指令發出,福清核電1號機組主控室大屏幕上顯示發電機已帶上初始負荷,標志著1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正式進入并網調試階段,具備發電能力。這是我省繼寧德核電1、2號機組之后第3臺并網發電的核電機組,預計11月可實現商業運行。
2008年11月21日,福清核電1號機組澆灌第一罐混凝土,拉開了福清核電六臺機組連續建設的序幕。
“核電在未來經濟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應抓住核電發展新契機,加快推進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前來見證光輝一刻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樺表示。
安全等級更高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后,引發了公眾對核安全的擔憂。國務院對發展核電提出兩項要求,即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標準”。
“國內核電開始嚴格各個領域的實施標準,對福清核電1號機組現場的安裝進度帶來不小影響,同時也推動福清核電安全目標向更高級別升級。”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說。
福清核電工程實施了包括采用先進的燃料組件、全數字化儀控、核島消防改進,采用體現壓水堆要求的嚴重事故管理對策等重大技術改進和其余數百項技術改進。
劉巍說,按國家核安全局的要求,福清核電1號機組在建設過程中一共針對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做了14項技術改進,充分考慮各種極端災害疊加等因素。其中9項涉及現場的實體改進,所有改進在首次裝料前全部完成。
“1號機組采用2代加成熟路線,采取了多項重要改進措施,可保證在極端條件下有充足的電源、水源。”福清核電公司總經理蔣國元說。
國產化程度最高
福清核電2號模擬機大廳,核電“黃金人”在進行仿真培訓。模擬機投入7000萬元,是首個全國產化的模擬機,采用純模擬仿真方法實現對機組工藝系統以及控制系統進行仿真,硬件方面采用完全國產化的后備盤。
“福清核電采用了我國自主設計的‘二代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是目前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自主化、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之一,工程共實施包括采用先進的燃料組件、全數字化儀控、核島消防改進,采用體現壓水堆要求的嚴重事故管理對策等重大技術改進和其他數百項技術改進。福清核電1、2號機組設備綜合國產化率將超75%,3、4號機組設備綜合國產化率將達到80%。”劉巍表示。
福清核電1號機完成了核電建設的諸多首創,福清核電站成為中國核電發展技術水平提升的符號。
福清核電1號機組的主泵,史無前例地實現拆散后將零部件運到現場,現場重新組裝后再安裝,這對現場人員來說是極大考驗,但對主泵國產化意義重大。2013年6月,在主泵的現場管路設計中,由于現場的小泵間布置不合理,里面的線路經過多次修改。每天,工人都在24小時不間斷地拆裝。第一臺主泵管線,現場人員干了三天三夜,沒合過眼,可經檢測,仍然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需重新整改。繼續拆!現場人員又用了三天三夜重新做好管線。
2014年8月7日,1號機汽輪發電機組首次帶核沖轉節點順利實現。在核沖轉前,為提前發現問題,提前檢驗常規島系統和設備可用性,聯合調試隊仔細地分析和評估了百萬千瓦機組國內首次非核沖轉的可行性并得出肯定的結論。通過提前進行常規島啟動和非核蒸汽沖轉,暴露、發現的設計、設備安裝問題得到提前解決,確保了臨界后核蒸汽沖轉的一次成功。此項工程經驗已被推廣到兄弟單位和同行進行應用。
6臺機組預計2020年底全建成
福清核電全面實現商業運行將給社會帶來什么變化?
據悉,福清核電2號機組已從安裝階段向調試階段過渡,計劃2015年8月建成投產;3號機組處于安裝高峰階段,計劃2016年2月建成投產;4號機組已完成土建主體工程,已進入安裝階段,計劃于2017年3月建成投產。5、6號機組積極推進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正在上報審批。東南沿海地區電力和能源運輸的壓力將隨之大大降低,對拉動核電裝備制造業、保障海峽西岸經濟區能源供應,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6臺機組預計2020年底全建成,年發電總量可達450億千瓦時。加上寧德核電4臺機組,預計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未來,我省三分之一的電力將來自清潔的核電。
6臺機組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70億元,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元,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為地方和國家貢獻稅收約30億元。
此外,作為清潔能源,核電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表現十分搶眼。福清核電6臺核電機組全部建成后,與同樣裝機容量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1500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60萬噸。一年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當于26萬公頃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