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我國應加強人才培養促進核醫學發展
來源:新華網 發布日期:2016-06-16
我國核醫學發展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2016年已走過60個年頭。核醫學的迅猛發展,使之在臨床診斷、治療和醫學研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專業人才缺乏和傳統觀念影響仍然是制約我國核醫學發展的主要瓶頸。
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會長、解放軍總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田嘉禾教授介紹,目前我國設有核醫學科的醫院不到900家;從事核醫學工作的人員只有9000多人,其中醫生僅4000人左右,且多來自放射科、影像科。目前,與歐美核醫學狀況相比,在人才培養等方面我國核醫學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差距和空間。
據了解,核醫學是一門由核醫學臨床、放射性藥物、設備三方面有機結合組成的學科,由于很多病人對核醫學不了解,以至于產生恐慌。
中核集團同輻公司總工程師杜進告訴記者,核醫學應用中PET/CT檢查為例,就是采用正電子核素標記藥物作為示蹤劑,用于腫瘤、心臟和神經系統等疾病的診斷與分期、療效評價。
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霍力教授介紹,核醫學是利用核素及其標記物進行臨床診斷、疾病治療以及生物醫學研究的一門學科,主要應用于內分泌、腫瘤、帕金森等疾病的診療。目前,我國核醫學在分子影像和PET/CT方面發展較快,臨床的診斷效果越來越被醫學界和患者所認可。
田嘉禾認為,隨著硬件的提升,軟件的不足逐漸凸顯,隨著越來越多三級醫院設立核醫學科和門診、病房,從設備操作到讀片診斷等各個環節,都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目前全國僅有蘇州大學一所高校在本科開設核醫學專業,然而培養一名合格的核醫學人才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他呼吁,從源頭加強核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對現有醫生要加強培訓。
霍力則建議,在放射性藥物方面,應加強創新,推動基于我國疾病譜的新藥研發,并加快放射性藥物的審批時間。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