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日前召開的2016年度工作會議上,院副總工程師、國家能源快堆工程研發(實驗)中心副主任、示范快堆總設計師張東輝被授予院“十二五”突出貢獻人物榮譽。而在原子能院,他與快堆結下的不解之緣早已傳為佳話。
最美好的青春融入最美麗的風景
早在1992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時候,張東輝就獲悉,由原子能院牽頭負責的國家“863”計劃快堆項目即將立項。他立刻對這個嶄新的項目產生了興趣,并成功地考上了原子能院的研究生,師從原快堆工程部副總工程師陳逸少研究員。從研究快堆鈉沸騰的碩士課題開始,張東輝邁入了快堆這個新領域的大門。
然而,有一段時間,快堆項目由于難度大、成本高,曾經一直處于按兵不動的狀態,一些年輕人耐不住這樣的“蟄伏”,紛紛調到別的單位,有的甚至干脆轉行。
“那時老專家們一直給我們做工作,說快堆是世界核能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863’重點支持的項目,快堆項目不會取消的,希望大家堅持下來。我也認為快堆是非常值得干的?!睆垨|輝輕描淡寫的話語背后,蘊含著他執著的堅持。
1995年12月,我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批準立項,快堆事業的發展終于走上了快車道。1997年,按照項目進度計劃開始編制中國實驗快堆的安全分析報告。有一天,張東輝的博士導師、時任中國實驗快堆總工程師的徐銤問他:“現在工程任務很緊,需要編寫安全分析報告,你有什么想法?是想參與到工程中來,還是先把博士論文做完,畢業之后再參與?”張東輝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干工程。盡管他為此博士延期了一年畢業,卻依然覺得非常值,因為“畢業是個人的事,干快堆則是國家的事,是在干事業”。
干事業!這三個字不僅是張東輝的心聲,更是整個快堆團隊的真實寫照。在實驗快堆的建設過程中,經費緊張時,他們全體降薪,毫無怨言;任務繁重時,他們加班加點,節假日無休;遭遇挫折時,他們積極面對,百折不撓。
“快堆這個團隊中,每一位職工都非常有事業心。每個人憋著一股勁,沖著一個目標,那就是要把實驗快堆建起來!”講到快堆團隊,張東輝言語之中充滿了自豪。
2011年7月21日10時,中國實驗快堆首次并網發電,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系統性掌握快堆技術的國家之一,標志著我國核能發展“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面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從一名研究生到中國實驗快堆工程部總經理,從青春洋溢到華發漸生,張東輝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貢獻給了中國實驗快堆?;厥讓嶒灴於训慕ㄔO歷程,可謂百折千回、峰回路轉,而只有堅持走到最后的人,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
自主研發的選擇為了畢生的追求
實驗快堆既已建成,下一步便是要開始進行示范堆的建設。由于中外合作路線暫時走不通,另一條自力更生的路線浮出了水面。自主化的關鍵在于設計自主化,也就是自主選定設計目標,確定技術方案,選擇技術參數,確定關鍵設備的功能和指標,把技術決策權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快堆團隊要啃下“自主設計”這塊“硬骨頭”,作為示范快堆的總設計師,張東輝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為科學選擇堆型方案,張東輝組織團隊開展了方案論證工作,先后提出多個備選方案;組織召開多次專家會議,研討、權衡各方案之間的利弊,以期從中選定最佳方案。
“考慮到技術成熟性,示范堆的技術方案應該更多地參考實驗快堆。因為實驗快堆是有數據的,如果方案變化太大,能借鑒的東西就很少,可能得先研究個十年八年再建,那時間就拖得更長了。所以在快堆發展‘三步走’之間,要相互有繼承性,這樣才能保證以最低的風險、最快的速度抵達商用堆那一步。”張東輝說。
在平衡考慮安全、經濟、核燃料循環產業配套及工業示范性等方面后,專家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自主研發60萬千瓦的池式鈉冷快堆??於?,在自主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示范快堆項目對于原子能院和整個快堆團隊來說,既是歷史機遇,又是重大挑戰。如今,項目建議書已經編制完成,并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可,只待最后批準。初步設計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并計劃在2016年底完成。示范快堆相比實驗快堆,在很多方面有了質的突破,比如:反應堆所用燃料從進口的二氧化鈾燃料變為我國自主研發的MOX燃料;主泵、控制棒驅動機構等關鍵設備,從依靠進口變為在國內研發、設計、制造。
關于快堆,張東輝有著強烈的期盼,“快堆技術是一門非常靈活的技術。既可以做成百萬千瓦級的電站,也可以做得很小,供海島發電、制造淡水;既可以放在地上用,也可以放在天上用。希望快堆能夠早日實現工業化推廣,保障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真正把核能對人類的貢獻發揮出來?!?/P>
對于自己的追求,張東輝曾幽默地說:“徐銤院士接受采訪時說過,他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快堆。徐老師是我畢生的榜樣,我估計我這輩子也就只干快堆這一件事了!”(虞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