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7-05-15
作為后起之秀,成立于2014年8月的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將努力塑造具有電力屬性的核能協會服務品牌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說到“奇葩”,指的是與傳統的行業協會相比,站在電力企業的圈子里看待核能發展,令其對這個產業的觀察角度與思考維度都頗有與眾不同之處。
核能分會成立的兩年多來,正是我國核能發展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淬火”重啟的時期。基于此,在推進公眾溝通、推動核電“走出去”、推廣核能新技術等方面,核能分會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嘗試和實踐。“很多具有開創性的工作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田力表示。
身為“小將”不妨多一些膽識
記者(以下簡稱“記”)問:作為成立較晚的協會,如何在其他核能相關行業單位,電促會核能分會如何在其他核能相關行業協會已經紛紛形成品牌特色的基礎上,找到自己工作的突破口?
田力(以下簡稱“田”):相比于中國核學會、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我們分會算是一個比較新而且小的協會。怎樣找到工作的突破口?這也是我們在籌備階段就一直在想的問題。經過此前對各個行業協會的分析、對比、調研和討論,我們最后將“差異運作,錯位經營”作為了我們的一個基本方向。
其實,早在協會籌備階段的2013年,我們就組織了業界沙龍,專門討論統一管理語境的問題。因為在行業之前的討論中,關于核能、核工業、核電和核電產業,理解是不一樣的。差異化的認識導致討論問題的時候,經常引起矛盾和分歧。理解不同的人不在一個層次或管理語境上,無論是學術研討還是技術交流,爭論都是無效的。我們希望能在不斷推動統一管理語境的過程中去探討行業的發展。當然,形成一個統一的核能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
經歷了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核電行業的國際和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內核電行業的重點工作轉向了提高公眾接受度和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因此,我們從行業和產業的實際需求出發,重點在發揮智庫作用,推動核電“走出去”、加強公眾溝通和推廣核能新技術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實踐。同時,我們也持續在深化核電管理機制、核電保險與核電規劃布局等領域開展研究。為了更好地推進公眾溝通,我們還成立了公共事業專業委員會,并舉辦了系列沙龍,舉辦了全國核電人才培養與建設研討會等多種活動。
記:這兩年多來協會做了哪些具體工作來推動與促進核能產業的發展?
田:具體來講,在發揮行業智庫作用方面,我們組織協會的專家參與開展了核電規劃與政策研究課題等工作。其中包括承接中核集團委托的國家能源局課題《中國核電管理模式重大問題研究》的核電管理體制子課題,承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核電經濟風險控制與核電保險模式改進》研究項目等。在推動核電“走出去”方面,我們針對行業需要,策劃組織了核電“走出去”系列沙龍和國際化人才培訓。在加強公眾溝通方面,我們完成了《百問核電》知識手冊編寫及出版發行工作,在國家能源網站、“核電”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平臺上向公眾進行了發布,并組織首都經濟學和新聞界資深人士召開了“中國核電發展如何得到公眾的認可和支持”的主題沙龍。在推廣核電新技術方面,為了實現2030年全國碳減排以及京津冀燃煤減量替代等目標主辦了低溫核能供熱商業推廣培訓研討會,并對《低溫核供熱產業化推廣研究》進行了立項。
除此之外,我們也積極參與核能供熱的實際運作和商業推廣。比如,我們注冊了新核能源公司,嘗試進行實體化運作。國家能源局也比較支持我們的這種探索,認為核能供熱可能是能源革命在核能領域的亮點,同時也可能成為推動核能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亮點。
從協會歷史和資歷上看,我們還只是行業協會中的一員“小將”,但是因為我們沒有包袱,膽子比較大,反而可以在更多方面進行積極嘗試,靈活調整。
沒有依托單位就難免多些市場意識
記:從上述工作來看,核能分會所做的工作既關注當前行業熱點需求,也關注目前尚且冷門甚至比較邊緣的內容,同時在運作方式上也有一些不同,為什么會呈現這樣的特點?
田:我們一直“自詡”為協會中的“奇葩”。因為其成立、發展和運作方式都和以往有所不同,可以說不按常規套路出牌。我們是中電聯體系內唯一一個沒依托其他發電和核電企業的分會,沒有外來撥款。這樣的出身決定我們的發展思路必須敢想敢干,面向市場,面向需求,在服務引領行業發展的同時,自身也能得到良性發展。我們的活動經費主要靠自籌自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服務電力行業,通過舉辦各種服務活動比如培訓等,來維持自身的運轉。比如我們主辦的第一期核電“走出去”國際化人才培訓,就是面向當前核電“走出去”涉及到的種種問題進行的專業化深度培訓,獲得了培訓學員的熱烈反饋。
作為后來者,我們在成立之初,就思考著協會如何進行差異化服務,與核學會、核能行業協會進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最終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核能行業的發展。比如,我們特別重視公眾溝通工作,并以此為主題組織了政府官員、科技專家、媒體記者、企業等方面人士的沙龍和研討。
另外,核能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和出現的新問題,也要求我們必須在發展思路和模式上進行創新探索,多一點市場意識。以往協會一般是強調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更多是搭建平臺,但是我們除了完成“規定動作”,還開展了“自選動作”。比如我們注冊實體公司,對核能技術和產業進行直接、深入介入,并希望能在具體運作和對外合作的體制機制上靈活一點,深度推動行業發展。在實體運作中,我們也特別注重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總體而言,我們是以面向市場和需求的企業化發展思路在進行協會運作。
記:您剛剛也提到核電“走出去”的過程中,國際化人才培養是一個重要方面。能否談談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有哪些經驗和體會?
田:核電“走出去”是既定國家戰略,各級核電及裝備制造企業在促進中國核電技術裝備標準出口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實戰經驗、目標市場國商務信息及資源共享等方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現在各個集團都喊缺人才,本來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使用較成熟的方式,一種是開發國際市場本地人才,可以本著去哪里開發就用哪里人的原則;另一種就是從外企招聘已有人才。但是隨著產業發展的需要以及央企人才引進政策的制約,我們也有加大自我人才培養力度的需求。為此,2016年,我們在國家能源局、中國核電技術裝備“走出去”產業聯盟的支持下,策劃了系列核電“走出去”國際化人才培訓研討班,其間報名特別踴躍,反饋效果也非常好。我們專門為此設計了課程,把國內核電“走出去”相關的每個領域最頂尖的專家都齊聚一堂。
第一期的培訓分為核電“走出去”國際化知識儲備、核電“走出去”業務技能提升和核電“走出去”經驗分享三個課程模塊,分別在深圳中廣核大學、上海國電投人才學院和北京核工業研究生部三個地方進行。為了提高針對性和實用性,我們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智庫的作用,組織了商務部、外交部、國家開發銀行、律師事務所、國家電網、西屋電氣等各方面專家為學員進行專題講解。參加的學員包含了國際業務管理部門人員、海外市場開發人員、國際工程項目人員和核電“走出去”上下游裝備企業國際業務負責人等各方面相關人員。2017年,我們還將繼續舉辦此類培訓,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與中核集團的秦山核電基地合作,第二部分與國電投合作;同時,根據形勢發展和政策變化,今年的課程比去年會有調整和創新。
通過培訓、交流以及學員反饋,我們體會到,核電“走出去”的人才培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絕不是割裂的單方面的個體化提高。因為國際化不僅涉及產品質量、技術標準、項目管理和貿易模式等,還涉及外交布局、金融政策、法律風險、商務禮儀、文化差異等各方面因素。不僅需要國際化知識儲備做基礎,還需要業務技能的全面提升,以及“走出去”實踐經驗的共享和交流。這個過程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系統地進行有效的、可操作的、不斷深化的持續培訓,同時結合實際工作,慢慢消化吸收,活學活用。
結合培訓的準備工作,我們同時還做了一個課題報告,對“走出去”相關國家做了很完整的分析,并提交給國家能源局核電司。接下來,我們計劃做完兩期人才培訓之后,再著手系列培訓教材的組織編寫。我們希望不僅停留在表面的短期的培訓層面,還希望能夠有東西沉淀積累下來,形成持續的良性的發展。
另外,2014年底,我們作為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馬來西亞召開的亞太核能峰會。通過交流,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核電技術裝備、人才項目“走出去”,不僅具有經濟意義,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治、外交和國防意義。核能和平利用,需要國內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協同能力。
記:協會未來有哪些規劃?如何進一步發揮協會作用,推動行業發展?
田:下一步,我們希望進一步發揮協會的作用,從能源電力、投融資、社會公眾等多角度促進核電的發展。我們的協會成員既有核能業內單位和專家,又有能源電力、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傳媒等單位和專家。我們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選擇政府關注、行業緊迫、社會關心的問題,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立足跨領域、能源電力和社會公眾視角,針對核電政策規劃研究、核電人才培訓、創新研究沙龍和探索課題成果分享等內容重點開展工作。
其次,要繼續找準定位,圍繞特色,繼續開展核電公眾接受度提升促進工作,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按照既定規劃,我們將穩步做好公共溝通和宣傳工作。在推出《百問核電》的基礎,繼續組織專家編寫《百問核熱》,并根據公眾需求,制作動畫動漫,加強可讀性和趣味性,提高宣傳的效率和效能。同時,我們認為,公眾溝通不只是停留在科普層面,還要從國家角度統籌考慮,制定讓老百姓真正接受的機制、措施和標準。
第三,持續有效推動核電“走出去”。通過專題研究、綜合研討、人才培訓等方式,全面深入地發揮協會作用。
最后,進一步推動核能新技術及核能供熱技術的發展和商業落地。(王菲 楊阿卓)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