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人造小太陽”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來源:中新社 發布日期:2017-07-05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內,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即東方超環,EAST)正在進行全面升級。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新社合肥7月4日電 (記者 吳蘭)位于安徽合肥科學島上的中國新一代“人造小太陽”再次刷新世界紀錄了,東方超環EAST首次獲得百秒量級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據悉,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新的世界紀錄。
據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消息,3日晚間,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據介紹,這標志著EAST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中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和未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建設和運行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ITER計劃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是人類探尋未來高效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實現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是未來聚變堆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EAST具有ITER類似的先進技術,未來五年內將是國際上唯一有能力開展超過百秒時間尺度的長脈沖高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平臺,為ITER預演穩態運行是EAST的重要使命。
基于過去十多年的研究積累,EAST團隊通力合作集體攻關,集中解決長時間尺度下的等離子體位形精確控制、高約束性能等離子體穩定性、關鍵分布參數的實時診斷等一系列與穩態運行密切相關的關鍵技術和物理問題。
據悉,此次實驗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EAST在國際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其科學研究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沖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更為中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