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地區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8-03-28
3月19日至23日,國際原子能機構(以下簡稱“機構”)關于加強核電廠安全、運行和壽期服務能力的地區研討會在上海核工院成功舉辦。來自機構與亞美尼亞、匈牙利、巴基斯坦、俄羅斯等7個國家的11位專家參加會議。國家核電副總經理、上海核工院院長鄭明光參加會議并致辭。

參會代表合影(攝影:張妍菁)
本次研討會是機構面向東歐各國家或地區開展技術合作項目(TC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該類地區研討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旨在以中國核電經驗為參會國家在相關核電專題的能力建設方面提供借鑒,促進核安全技術交流和經驗總結。
會上,鄭明光介紹了中國核電發展現狀,上海核工院研發核電歷程,以及自主研發CAP1400非能動核電技術情況,重點分析了CAP1400核電技術在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的優勢。他指出,核電站設計應從安全性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工程設計、建造、運行、維護、延壽、退役等核電站全壽期管理的需求。
機構專家對上海核工院借助機構平臺更好地開展國際合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一是積極申報機構技術合作項目,有針對性地獲取特定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二是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和專家資源,支持機構工作、提高國際影響力,支撐CAP1400等型號走出去;三是與第三方國家的相關單位合作,發揮技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開拓國際核電技術服務市場。
會議期間,各方代表分別就核電廠運行支持和服務、非能動系列核電廠建造和CAP1400研發、核電廠運行與維修服務、長期運行核電廠的挑戰、運行核電廠備品備件供應鏈及庫存管理等議題作了專題匯報,并就如何進一步提升機構會議效能進行了專題互動和交流。
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參觀了上海電氣臨港設備制造基地、上海成套院浦江試驗基地以及秦山核電基地。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是一個同聯合國建立關系,并由世界各國政府在原子能領域進行科學技術合作的機構,旨在謀求加速和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平、健康及繁華的貢獻。
上海核工院與機構的合作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嚴重事故及其對策、數字化儀控系統、核電廠老化管理、核安全質量保證等方面獲得機構TC項目的有力支持,有效促進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自2006年起,上海核工院逐步參與到機構協作研究項目(CRP)或預算外項目(EBP)中,在反應堆壓力容器結構完整性評價、流動加速腐蝕(FAC)分析評價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同行開展研究,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為世界核電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者:竇一康、畢道偉、劉童耀
責任編輯:韓品品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