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核集團 發布日期:2018-09-12
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次滿功率運行、2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田灣核電4號機組首次裝料……在剛剛過去的8月,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建”)承建的核電項目捷報頻傳,令人振奮。作為核電建造領域全球領先的企業,中國核建正持續為世界能源事業貢獻著力量。
中國核建是一家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企業,緊緊伴隨我國核工業產業發展而成長,是我國核工程建設的主要依托力量,見證了我國核工業創建、發展、壯大的全過程。60余年來,中國核建承擔并圓滿完成了祖國大陸包括研制“兩彈一艇”在內的全部核建設任務,以及全部核電站的核島建設任務。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乘著我國核電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中國核建成為全球唯一一家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的領先企業,實現了從“當小學生”到“為世界培訓”的華麗轉變。
以核為本,把主業做到最好
任何能力的獲得都要從“1”開始。中國核建今天具備全球領先的核電建造能力,也要從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的建造開始說起。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建設秦山核電站這一國家級重點工程。國任當前,經歷過核工業初創、西北三廠建設、西南三線建設的核工業建設隊伍,再一次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國家首座核電工程建造使命。1983年,核工業建安系統隊伍正式進入秦山核電項目工地,拉開了前所未有的工程攻堅序幕。
作為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當時的一些關鍵設備需要從國外采購,然而供應商所在國政府卻拒絕批準提供安裝技術咨詢服務。這意味著我國大陸第一個核電工程只能依靠自己工程建設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經過4000余名核工業建設者歷時7年的不懈鉆研和頑強拼搏,最終成功建造、調試完成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電站首次并網發電成功,結束了我國大陸有核彈無核電的歷史。秦山核電站的建成,為我國核工業建設隊伍后續發展成為專業核電建造商打響了“第一槍”,打贏了“第一仗”!
此后,中國核建緊緊貫徹國家核電發展方針政策,承擔了祖國大陸所有核電站的建設任務以及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6臺核電機組建設任務。從1985年承建秦山核電站這一原型堆到今天承建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30余年不間斷的、實實在在的核電建造業績,逐漸錘煉出全球第一的核電建造能力。
“從來沒有哪一級政府或部門曾指定只有我們能夠參與核電建設,所有的項目都是我們通過競標得來的,也都是我們咬緊牙關干下來的。”作為中國核建“第一代當家人”的穆占英,談及中國核建發展歷程感慨頗深。
今天的中國核建,已發展成為我國核電工程建設領域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專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企業,代表著我國核電工程建設的最高水平。在核電建設領域,從起初同時承建2個機組,到現在能同時建造40多個機組,并擁有30萬、60萬、70萬、100萬千瓦各個系列機組的建造能力與業績,所建堆型囊括了CNP、M310、CPR1000、EPR、VVER、AP1000、高溫堆、重水堆、實驗快堆、先進研究堆等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核電主流及科研堆型。
2011年10月22日,對于中國核建來說注定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天,隨著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揭開“紅蓋頭”,全球首家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核電建設國際培訓中心落戶中國核建,為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成員國培養一流的核電建設高級管理人才。這無疑是對中國核建在核電建造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最有力證明。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人由衷地贊揚:只有具備建造一流核電站能力的公司,才能培養全世界一流的核建人才。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底,中國核建承建的祖國大陸在運及在建核電機組已達58臺,總裝機容量5870萬千瓦,在建機組數量雄踞世界第一!作為我國核電工程建造的絕對主力軍,中國核建用實干證明了在核電建造市場的實力和影響力,贏得了話語權。
市場在哪里,資源就往哪里配置
中國核建承建的核項目都是“大活”。在工業民用領域同樣如此——2017年6月29日,中國核建承建的天津LNG替代工程16萬方儲罐項目氣壓升頂重大節點順利完成。這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直徑最大的LNG儲罐!
2017年12月17日,經過76小時48分鐘連續施工,中國核建承建的陜西韓城太史大街西延橋梁工程順利實現景觀橋主塔豎轉。此次施工采用臥式拼裝、邊提邊轉的方式,提升重量和塔身高度均創國內同類項目之最!
這些只是中國核建承建眾多大型復雜工業和民用項目的一個個縮影。對很多社會公眾來說,中國核建常常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甚至誤以為中國核建業務只是局限在核領域。然而,查閱今天中國核建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工業和民用業務已占據大半江山,中國核建已成為我國大型復雜工業與民用工程建設的品牌力量。對于中國核建而言,業務領域的拓展本質上是改革思維的釋放,是積極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結出的碩果。
把“大部隊”投向國民經濟的所有建筑安裝工程市場是有著現實和歷史需要的。核電工程建設周期長、難度大、質量保證體系嚴格、技術集成度高、專業化程度深,與常規建筑業及鐵路、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相比,存在較高技術門檻,這是核工業建設隊伍的獨特性所在。但作為一個擁有幾萬員工的大型企業,業務受國家政策因素影響較大且市場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僅僅依靠這兩者很難支撐起其發展壯大的需求。核工業建設隊伍要發展強大,必須拓寬市場,每時每刻都要琢磨怎樣變革去適應市場。
通過實踐,中國核建探索出了自己的發展路徑:延伸在核電工程建設中形成的強大能力和建設經驗,積極承攬國民經濟建設全領域內的大型復雜工業和民用工程建設業務。
事實上,早在1974年1月,從承建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的維綸廠、滌綸廠、陳山原油碼頭等工程開始,核工業建設大軍就邁開了軍轉民的第一步。改革開放后,更是全面撲向國民經濟建設的全領域,轉戰東南北、進軍海內外。
過去40余年,核工業建設隊伍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能源、冶金、建材、房屋建筑、市政和基礎設施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工程建設業務,先后承建了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北京奧運主會場國家體育館(鳥巢)鋼結構吊裝工程、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吊裝工程、國內第一套商業化的煤制油示范裝置——神華煤制油液化裝置安裝工程、安慶石化煉化一體化工程、上海聯合異氰酸酯工程、大慶30萬噸乙烯工程、儀征化纖45萬噸PTA(精對苯二甲酸)工程、東帝汶國家電網工程、新加坡地鐵工程、澳門國際機場工程等一大批代表性工程,在超高層、大體量、高精度工程方面積累了豐富業績。中國核建是國內較早“走出去”承擔國際工程業務和投資業務的中央企業,目前海外業務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
市場在哪里,資源就往哪里配置。長期在市場上的“摸爬滾打”,讓中國核建對市場的感知始終保持著靈敏觸角。2017年6月2日,中國核建成立投資事業部,專門負責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特許經營項目以及大型建設項目的規劃、投融資、開發、建設、運營的全過程管理。在中國核建管理者的邏輯里,企業的發展和布局始終要瞄準著行業趨勢進行:通過優秀建筑業資源整合完善價值鏈,通過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建筑業升級。
做強做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上市之路
2018年1月30日,一則重磅消息公布:經國務院批準,中核建設集團與中核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國核建由此成為中核集團旗下骨干型專業化公司。而回看中國核建上市歷程,實在無法繞開中國核建控股股東、國資委原央企名錄2號企業——中核建設集團的改革涅槃之路。
時間回到2008年初春,中核建設集團工作會議結束后,會議代表們沒有像往常一樣各自離京,而是被召集到一個“建設集團公司改革改制工作會議”上專題研討改革改制問題——這在中核建設集團史上尚屬首次。
自2004年核電“復蘇”以來,中核建設集團在承建核電站的同時,內部大大小小的改革便接連不斷——政策性關閉破產,第一批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債轉股,內部資源整合,外部合作等均有推進。但面對新一輪核電建設大潮的來臨,尤其是各路競爭對手都在摩拳擦掌的情況下,以往的這些改革在中核建設集團高層看來,還遠遠不夠。
此項會議明確了整體改制的指導思想、基本框架以及具體目標:全面推進集團整體改制,到2009年底,使所屬各企業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將集團打造為管理高效、機制靈活、決策科學的新型企業。緊隨其后,一場改制風暴席卷了中核建設集團的上上下下——
作為一個歷史沿革較長的企業,中核建設集團所屬成員單位歷史遺留問題非常復雜。而重組改制將這些復雜問題和矛盾一次性全部顯現出來。要完成改制,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些問題和矛盾,改制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可見一斑。但就是在這樣巨大決心的推動下,中核建設集團下屬全民所有制企業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為上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最早改制的中核華興公司,以債轉股為契機,將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與公司的整體改制相結合,對專業化公司進行了公司制改造,組建成立“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2009年11月,中核二四公司成功改制。新成立的中國核工業第二四建設有限公司標志著該公司進入股份制發展新征程。2010年春節前夕,由中核建設集團出資80%,中廣核工程公司出資20%的一個全新的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邁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機制的第一步。
“通過上市這一手段加速企業自身的改革改制在當前對中國很多國企并不陌生。”時任中核建設集團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祖斌深入分析推進整體改制上市的目的:“上市可以倒逼公司規范治理、管理,借用外部力量,讓本不太容易推進的國企改革變得更順暢、更有章法。”
2010年12月21日,在推進實施主營業務重組改制上市的戰略布局下,中核建設集團聯合中國信達、航天投資、中國國新,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6月6日,經歷了八年上市之路的中國核建,最終在A股市場成功掛牌上市,由此開啟中國核建品牌價值提升的新征程。當天有媒體評論指出:“中國核建登陸資本市場,將更有條件推動我國及全球核能和建筑業進步,傳遞行業正能量。”
今年8月29日,中國核建2018年半年度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披露:“公司生產經營工作延續去年良好勢頭,多項經營指標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這反映出近年來轉型升級、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等一系列綜合措施逐漸呈現效果。”這或許正是中國核建在資本市場不懼“待價而沽”的原因所在。(胡春玫)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