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建 發布日期:2018-10-19
從“1950年代”企業創建到“1960年代”轉戰三線,從“1980年代”內部改革到“2000年代”主輔分離,從首輪深化改革試點到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中核華興在黨的領導下,應國之需而創建,由改革發端,借改革成長,因改革興盛,改革創新早已融入中核華興的血脈基因,并成為最鮮明的特質。
40年間,中核華興秉承“兩彈一艇”的榮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強軍首責,持續砥礪奮進,從單一軍工業務到多元發展格局;產值從1978年的1100萬元到去年的143億元;資產規模從幾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277億元;能力資質從單一到如今擁有房屋建筑工程特級資質、建筑工程設計甲級資質等100余項各類資質資格,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榮膺中國建筑業競爭力200強,江蘇省建筑業百強企業。
縱觀一路成長發展的風雨歷程,中核華興的改革步伐從未停歇,始終邁向更高更遠的征途。
走出大山,保軍轉民勇拓市場
1978年開始,全國改革之勢風起云涌,中核華興整體調遷江蘇,開始了艱難的二次創業,和大多數吃“政策飯”的軍工企業一樣,出現任務不足、人員富余,如何生存下去成為首要難題。然而,對于剛剛從大山中走出來的中核華興,自主開拓市場幾乎是從零開始。
怎么辦?一個字:變。開拓市場,尋找出路,別無選擇!
面對困難,中核華興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從最初的“三個三分之一”戰略到“三大經濟圈,兩個中心城市”決策,再到一帶一路、沿長江經濟帶及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布局,中核華興實現了從“尋找市場”到“引領市場”的巨大跨越。
承建杭州磁帶廠、昆山化肥廠讓中核華興走向市場。40年來,從起初的華東區域輻射全國,中核華興以不斷創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核工業的建造品質贏得了市場信任,大業主、大項目不斷涌現,四大事業部、六大專業公司、八大區域分公司市場開發喜結碩果,以南京金鷹三期、上海嘉閔高架為代表的精品工程脫穎而出,中國首例TOD工程、上海外灘新地標平地而起,中核華興與融創中國、正榮地產等大型集團全方位戰略合作成效顯著,市場前景欣欣向榮,動力強勁。
在推進民用市場開發的同時,中核華興認真做好國防軍工項目建設任務,積極涉足核電建造領域,從大亞灣核電站起步,歷經秦山核電站(三期)工程,廣東嶺澳核電一期、二期工程等一系列核電工程的磨練,不斷充實“家底”,管理模式不斷成熟、施工技術不斷革新,群堆建設能力大幅提升,所屬專業化公司經過改造已能夠獨當一面,具備了同時承擔核電批量建設的能力。中核華興一路凱歌,走出了“高起點起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之路,實現了從核電建造“小學生”到能力業績躋身全球“排頭兵”的華麗轉身。
2009年4月3日,中核華興與中廣核簽訂核電建設“8+x”50億大單,當時中核華興承擔的核電機組已然占到國內核電機組半數以上。截至目前,中核華興已先后承擔了國內外13座核電站41臺核電機組的建設任務,其中包括全球EPR首堆工程、中國出口海外首座“華龍一號”、中國示范快堆工程,一系列的改革創新讓中核華興在核電建造市場一路領跑。
▲2009年4月3日,中核華興與中廣核簽訂核電建設“8+x”50億大單
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中核華興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率先到海外承擔工程建設。1987年8月,中標約旦哈桑體育城工程。1991年12月,中國政府與巴基斯坦簽署恰希瑪核電站合同,中核華興成為首個承擔海外核電施工任務的企業。經過40年的發展,中核華興的海外業務早已遍布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英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銳意改革,屹立潮頭破浪前行
改革有破有立,責任有依有據,權力有收有放。中核華興在1980年代的改革力度和深度空前,涉及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等10個方面,改革為發展注入了“活水”,打破了“大鍋飯”的桎梏,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激發了發展的創新活力。
2005年,中核華興的改革迎來關鍵節點,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成為當時中核建設集團第一家成功實施軍工特例債轉股和股份制改造的成員企業,正式建立“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中核華興體制機制的革命性重塑,作為當時集團“第一個吃螃蟹”的改制企業,中核華興承擔了巨大壓力,職工思想觀念轉變難,用工模式變革難,薪酬制度調整難,盡管一波三折,但銳意改革讓中核華興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不僅建立了“總部+事業部+項目部”的三級管理體制和“事業部+項目部+專業公司”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同時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推進產業鏈延伸擴展,加強內部制度流程轉化。2006年7月,中核華興通過股權收購華譽公司(安裝)和華緯公司(設計),實現了從土建施工的單一角色向“設計+土建+安裝”一體化總承包模式的轉變,同步建立了完善的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和制約機制,由此公司的管理運作變得更加流暢有效。
優秀文化是長青基業的關鍵。2006年,中核華興啟動企業文化建設,經過10余年的精耕細作,文化理念正逐步轉化為現場可操作、可衡量的行為規范和制度流程。近年,中核華興相繼榮獲江蘇省企業文化創新成果獎、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等多項榮譽。
砥礪奮進,創新繪就發展新篇
2013年至2017年是全方位、深刻變革的五年,為響應國企改革政策精神,中核華興陸續出臺了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方案。推進總部組織機構調整,打造四大業務板塊配套機構;扎實開展三項制度變革,完善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機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后組建華信資本、華瑞投資、北京信璞、中核聚能、中核梁溪等多個混合所有制企業。新一輪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的良好態勢。
經歷過市場的“摸爬滾打”,中核華興始終保持著敏銳觸角。宏觀經濟和行業態勢悄然變化,核電市場翹首等待,傳統施工管理模式難以為繼,必須重新調校步伐和方向。為此,中核華興圍繞建筑業全產業鏈,著力增強咨詢、設計、規劃、投融資、建設、運營以及資產管理能力,謀求向“資源整合者”和“一體化服務商”的角色轉換。
開拓不斷,創新迭出,中核華興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變革,以“金融端”帶動“工程端”,構建起獨特的產融結合體系,依托PPP業務模式,在特色小鎮、道路橋梁、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取得突破,分類穩妥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截至目前,中核華興已成功實施38個PPP項目,以山東財經大學萊蕪校區為代表的大批財政部示范項目投入運行。2018年5月30日,全國教育系統首單ABS產品上市發行,中核華興在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道路上開創了先河,逐步構建起業態豐富、功能完備的金融業務格局。
▲2018年5月30日,中核華興首單資產證券化產品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科技創新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驅動,40年來,中核華興始終深耕不輟,建立省級技術中心,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建立健全工程建造技術和項目管理體系,自主研發核心和關鍵施工工藝150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00余項,主持編制各類行業標準、施工工法150項,獲得包括建筑工程“魯班獎”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獎項300多項,當前以裝配式建筑、BIM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新正在華興的沃土上落地生根。
2018年工作會上,中核華興提出將圍繞運營質量提升主線,實施雙輪驅動,優化三項管理,抓好五大重點任務,大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由此,經營發展模式系列變革全面鋪開,改革再次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黨建引領,筑牢改革發展基石
2016年國企黨建工作會議召開后,在原中核建設集團黨組領導下,中核華興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上,深刻重構黨建工作機制,將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新境界。
公司制定《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和《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評價辦法》,構建起獨具特色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持續規范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活,創新開展黨支部書記公推直選,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建工作真正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2018年6月20日,中央企業首個黨建質量管理體系在中核華興成功發布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集團公司“以保證核電站質量的方式保證國企黨建工作質量”思路,中核華興將“四個同步”、“四個對接”、“六個結合”全過程融入黨建工作,不斷創新黨建質量實現路徑。2018年6月20日,央企首個黨建質量管理體系成功發布,這套體系依據“管理+過程”模式建立,圍繞目標、輸入、輸出串聯成有機整體,實現了同一層級管理、一種運行路徑,同一業務活動、一套行為方式,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標準化、科學化水平,實現高質量運行。可以說,中核華興這個“小舞臺”唱出了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大戲”。
新時代賦予中核華興新使命。2018年8月,中核華興成功入選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榜單,成為中國核建上榜的兩家單位之一。9月11日,在中核華興黨委中心組學習會上,中核華興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寶智號召全體干部職工貫徹“雙百行動”精神,踴躍投身新一輪深化改革。至此,中核華興正式進入新一輪“改革時間”。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