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發布日期:2021-05-15
eo記者 潘秋杏 黃燕華
5月13日下午2時37分,因高雄市路竹區路北超高壓變電所總線發生事故,導致電壓驟降,進而造成興達電廠4部機組跳機。事故殃及臺北、新北、臺中、苗栗、桃園、基隆、新竹、宜蘭和高雄等重要城市,造成約400萬戶用戶停電。
公開信息顯示,臺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臺電)一名工作人員昨天在進行輸電擴充工程測試時,誤開隔離開關,導致總線接地故障,進而造成興達電廠機組跳脫,造成全臺大停電。有消息稱,臺電董事長楊偉甫已經自請處分,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本次停電事故最大造成350萬千瓦負荷損失,是臺灣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停電事故。臺灣史上最大規模停電事故發生在2017年8月15日,當時損失約420萬千瓦負荷。
臺電提出“513停電事故電費扣減項目”,針對受影響的低壓用戶,包含一般民生及小商店用戶,當期所有電費減免5%,而高壓工業用戶,亦減免當月基本電費5%,預估總額約4.7億元新臺幣(超過8·15臺灣停電事件中的賠償金額3.6億元新臺幣),將直接從下期電費賬單扣減,另外,臺電也將在各區營業處服務中心設立專責窗口,受理民眾申訴。
臺電表示,針對此次停電事故對用戶造成的不便深感歉意,后續將詳查事故原因并精進改善,努力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臺電還將透過強化電網穩定性、建置新建燃氣機組、布建儲能系統及再生能源等方式,力求電力供應穩定性提升。
eo記者致電臺電,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更加詳細的事故調查還在進行中。臺電強調,其不會逃避所有責任,將待確切責任歸屬厘清,持續向社會說明。
執行輪流停電
5月13日14時37分,興達電廠因接入345千伏路北變電站母線故障,導致電廠電力送出受阻。為維持電網穩定,電力系統在第一時間自動啟動低頻卸載約300萬千瓦。
當天下午3時到晚間8時,臺電針對C、D兩組用戶共執行6輪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每輪限電時間50分鐘,每輪影響戶數約130萬至230萬戶不等,并于晚間8時正式解除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恢復正常供電。
根據臺電信息,供電饋線分為A至F組,限電方式包括“緊急(緊急分區輪流停電)”與“計劃(計劃性分區輪流停電)”兩種。臺電每年會依序選擇兩組作為緊急組別,2021年為C組與D組,民眾可從電費賬單其他信息欄“輪流停電組別”得知家中用電屬于哪個組別。
輪停時間線
第一輪限電時間15:00至15:50,限電300萬千瓦,限電戶數約200萬戶。
第二輪限電時間15:50至16:40,限電300萬千瓦,限電戶數約193萬戶。
第三輪限電時間16:40至17:30,限電350萬千瓦,限電戶數約224萬戶。
第四輪限電時間17:30至18:20,限電350萬千瓦,限電戶數約229萬戶。
第五輪限電時間18:20至19:10,限電250萬千瓦,限電戶數約164萬戶。
第六輪限電時間19:10至20:00,限電200萬千瓦,限電戶數約129萬戶。
電源投資減少,高溫致需求突增
雖然臺電發言人張廷抒強調,513大停電是因電網故障,而非缺電,但事故發生后,臺灣島內對于臺灣的電力供應充滿擔憂。
有關方面分析,未能及時恢復供電的四大原因包括:一是用電尖峰負載高于預期,5月中旬原預期為3500萬千瓦,5月13日當天達到3670萬千瓦,比預測高出170萬千瓦;二是按照慣例,機組會在夏季用電尖峰前進行檢修,以便應對酷暑,目前林口電廠3號機、麥寮電廠3號機及核3廠1號機都在檢修,下周才能上線。第三是綠色能源(即新能源)估算出現誤差,光伏發電量比預測減少30萬千瓦、風電減少25萬千瓦;第四是今年因水情不佳,能快速上陣的水力機組無法支援,減少供電180萬千瓦。
臺灣方面有關人士指出,目前水資源寶貴,若將水拿去發電,可能有部分水無法進入民生系統。面對愈來愈頻繁的極端氣候,需要重新檢討需求,考慮未來10年要增加更多機組。
臺灣電力系統為海島型電力系統。近年來,受臺灣經濟發展放緩影響,負荷增長不大,電源投資建設較少。
臺電是臺灣四大公營事業之一,負責發、輸、配、售等環節電力運營與管理。2020年臺電統調最大負荷為3802萬千瓦(初步統計全社會最大負荷約4500萬千瓦),用電量約2400億千瓦時。截至發稿日,臺電系統電源總裝機規模約4968.5萬千瓦,其中,煤電占29.6%、氣電35.8%、燃油3.2%、核電7.8%、抽蓄5.2%、風電1.7%、光伏發電11.2%、水電4.2%。臺灣發電資源及負荷中心均分布在臺灣西部沿海區域。
本次發生事故的興達發電廠位于臺灣省高雄市,隸屬于臺電,裝機容量僅次于臺中發電廠及大潭發電廠,居臺灣第三位。2020年裝機容量432.595萬千瓦(其中,煤電機組容量2×50+2×55萬千瓦,氣電機組容量5×44.519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8.7%;年發電量約246億千瓦時,占全島總發電量10.6%。
近日天氣炎熱,臺灣多地出現30度以上高溫,引起用電需求上升。3月底以來,臺電區域內負載一路攀升,3月29日至31日連續3天尖峰負載打破歷年3月用電紀錄,今年第1季供電量更是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3%。5月11日,臺電區域內瞬時尖峰負載達到3599.3萬千瓦。臺電當時強調,預計今年夏季用電尖峰可能再創新高。
原本計劃在2022年建成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估要推遲2-3年才能建成;一些縣市在限制煤炭的使用,如限制煤電廠的運行負載不超過60%等。
臺灣計劃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其中天然氣發電占比50%、煤電占比30%、可再生能源占比20%。臺灣能源研究人士李正明介紹,臺灣目前有一個核電站在2020年就修好了,但是一直未啟動。
“臺灣要實現該規劃仍然面臨不少困難。”李正明認為,臺灣應該認真思考能源電力發展,完全棄核并不切合實際。
(eo記者劉文慧、蔡譯萱對此文亦有貢獻)
拓展延伸
eo高訪 | 我們還沒有真正地推動電力自由化——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朱文成
參考資料
快報丨臺灣省大停電事故概況
https://mp.weixin.qq.com/s/9uJk0LPLsR7nuYS-r9Xk7w
513停電事故初步調查出爐 臺電今提出用戶減免5億元電費方案
總線事故致分區輪流停電 臺電:晚間8時全數復電 全盤檢討提升電力穩定
日頭赤炎炎 臺電:水情尚未轉好 節水也應不忘節電
興達電廠跳機致400萬戶限電 臺電給予電價減免賠償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