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核科普  > 發展核電應消除“恐核”觀念

發展核電應消除“恐核”觀念

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日期:2009-12-03

      編者按 以2007年11月《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以下簡稱《規劃》)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我國進入了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然而,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民意基礎卻沒有與核電新時代一起到來。過去散發的與核能有關的信息多與災難、死亡和破壞性有關,引起公眾的普遍擔憂甚至恐懼,導致批評與阻止核電建設的輿論在公共領域不絕于耳,從而使我國核電的進一步建設與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這種“恐核”思想亟需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因為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和釋解,將會進一步影響我國《規劃》的貫徹實施,使我國放慢利用核電造福人民、服務社會的腳步。

我國核電站建設的輿情分析

      雖然我國公共輿論對核能界努力打破核大國威懾訛詐的前景感到歡欣鼓舞,但是對我國核電建設與發展的安全性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擔憂甚至恐懼。

      從外因來看,一是1986年舉世矚目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發生,導致公眾普遍擔心中國核電站建設與發展會重蹈前蘇聯的覆轍。迄今為止,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造成的陰影仍然存留在很多人心中,使人們對核電建設與發展產生偏見和誤解。許多人認為只要是核電站就是高度危險的、不可防護的、不可控制的,必定會危及周邊地區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堅決反對建設與發展核電站。二是國外(例如日本)核電站發生事故的信息通過媒體(主要是網絡)頻頻傳入,導致得知這些信息的中國公眾對核電站建設與發展始終神經緊繃。三是國際上有關核武器研制與擴散的消息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對我國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杯弓蛇影”。

      從內因來看,首先,我國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技術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由于這些技術彼此之間并不兼容,導致許多公眾擔心中國變成那幾個西方國家核技術的試驗場。其次,雖然核電站技術這一環節在正確操作下能夠保障安全不出事故,但是整個核燃料循環系統的安全漏洞卻不少,無法讓人感到可靠和放心。再者,由于迄今為止很難找到核廢料的妥善保存辦法,導致有些人擔心不斷發展核電會造成核污染累積在國土上,給本已脆弱的生態帶來難以修復的損害。此外,國內一些權威的核專家類似“急需解決核電和核工業潛在危害”的呼吁在網絡傳開后,也會加劇并深化公共空間對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擔憂與恐懼。

      與彌漫著擔憂的公共領域相反,我國政府毅然進行從“適度發展核電”向“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的決策轉變,在2007年10月通過了《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以下稱《規劃》)。《規劃》設定的核能發展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2800億千瓦時。在目前在建和運行核電容量1696.8萬千瓦的基礎上,新投產核電裝機容量約2300萬千瓦。2020年末在建核電容量應保持1800萬千瓦左右。”一個合理的推測是:由于政府尚未來得及采取措施解決公共領域對核能發展的擔憂甚至恐懼問題,將可能導致公共領域對《規劃》目標的反對與抵制,很可能對《規劃》的進一步貫徹實施產生不利甚至消極影響。

積極地接受核電發展決策

      筆者認為,公眾接受我國積極發展核電站的決策十分必要。第一,實踐證明,核電是一種相對安全、清潔、經濟的能源。發展核電可改善我國的能源供應結構,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第二,核電發展有利于調整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與火電相比,核電不排放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電替代部分煤電,不但可以減少煤炭的開采、運輸和燃燒總量,而且還是電力工業減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徑,也是減緩地球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第三,核電發展有利于提高裝備制造業水平,促進科技進步。核電設施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含量高,質量要求嚴,產業關聯度很高,加快核電建設有利于推廣、應用高新技術,促進技術創新,對提高我國制造業的整體工藝、材料和加工水平將發揮重要作用。第四,世界與我國核能安全現狀提供了說服公共領域的最好理由。根據《規劃》,“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業核電站投產以來,核電發展已歷經50年。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2005年10月發表的數據,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有442臺。這些核電機組已累計運行超過1萬堆·年。全世界核電總裝機容量為3.69億千瓦,分布在31個國家和地區;核電年發電量占世界發電總量的17%。核電發電量超過20%的國家和地區共16個,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發達國家。核電與水電、火電一起構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從我國來看,“截至目前,我國核電站的安全、運行業績良好,運行水平不斷提高,運行特征主要參數好于世界均值;核電機組放射性廢物產生量逐年下降,放射性氣體和液體廢物排放量遠低于國家標準許可限值。”

      對于發展核電,如果公眾能夠從排斥和不理解的消極態度轉變為放心和樂于接受的積極態度,就會對《規劃》的發展實施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也會對緩解我國能源短缺與危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作者雷潤琴 為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博士后)

下一篇:核電廠的撤離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