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有望提供無窮盡的潔凈能源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0-05-05
盡管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難度很大,但一旦成功,核聚變能未來將為人類提供無窮盡的潔凈能源。
“無窮盡”是就核聚變所需的燃料而言。ITER計劃目的是讓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溫下發生核聚變。1升水中含有33毫克氘,氚雖然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但它卻可以在聚變過程中通過鋰的轉化產生,而地球上鋰的儲量非常豐富。換句話說,氘和鋰是ITER所使用的燃料,1公斤聚變燃料所產生的能量相當于1000萬升石油產生的能量。由此推算,地球上氘和鋰的儲量足夠人類使用數百萬年。
“潔凈”一是指核聚變沒有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二是指核聚變對環境幾乎沒有放射性危害。首先,氘本身沒有放射性,氚雖是放射性物質,但它的半衰期僅為12.3年,過了這個期限后,其能量幾乎無法穿透一張薄紙。其次,聚變反應的產生物氦是沒有放射性的惰性氣體,也即反應本身不產生任何放射性廢料,實驗堆所使用材料等技術廢料,由于所選用材料的低活性,其放射性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此外,從安全性角度分析,聚變實驗堆中使用的燃料量僅為幾克,燃燒時間僅為幾十秒,實驗堆中如果出現任何異常等離子體都會迅速冷卻,使聚變自動停止。
根據聯合國有關部門的預測,如果以現在的速度繼續消耗,地球上目前的石油儲量僅能再供使用43年,天然氣66年,煤240年。這些化石能源是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經過300萬年至400萬年演變的產物,而今天人類所使用能源的大約80%均來自這些幾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僅如此,這些化石能源的燃燒已經給氣候帶來了眾所周知的嚴重惡果。
除了化石能源外,目前人類還在使用核裂變能以及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但核裂變需要的鈾等重金屬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常規裂變反應堆還會產生放射性較強的核廢料,這些因素均大大制約了裂變能的發展。與此同時,自然界中一些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余地有限,并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