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臺灣反核電站運動是“關門起哄”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日期:2014-08-28
臺灣《中國時報》27日文章稱,近兩年來反核四(臺灣民眾反對建第四核電廠)完工以至急廢現有核一、二、三廠,悖離科學專業,政治掛帥,越走越遠,竟至不可收拾地步。兩年多來,細閱臺灣反核者所提事證,至今沒見一項上得國際專業機制臺面。
文章摘編如下:
對于核安,國際間有統一改正的進步機制。“世界核能運轉協會”為確保安全,所有會員承諾實時通告重大事件,并提供資源,采取改正措施。美國核管署NRC設有調查室,專司調查一切有關核安具名、匿名舉報。
此外只要學術界發現或確認現存缺點,馬上立項研究,直至完全解決。核電近60年來經歷多次變化及大小改正,專業工作者一天到晚都在找毛病,正符合我們《孟子》中“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的精神。
兩年多來細閱臺灣反核者所提事證,至今沒見一項上得國際專業機制臺面。包括“立委”、院士、教授、環保團體以至平民百姓的訴求。院士、教授們對核科技不可自稱外行,大可各憑專業進行研究,如學物理的出超臨界現象,化學的超反應,應用數學的超風險評估法,生物醫學的超輻射危害,核工的證明不準填充燃料,證明控制棒一插入就發生核爆及大量輻射泄漏。如此一來,不僅揚名國際,進而或改進現有設計,或普世廢核,造福全人類。
施工方面,塑料瓶藏在圍阻體里,加壓測試通過,爐心緊急噴水泵流量達標,數字儀控系統完成控制棒插入急停試驗。為什么兩百多項安檢都通過,卻必須封存以至廢廠?耗費百億美元完工報廢屬世界級大事,臺灣反核代表必須通報世界,讓全球分享經驗教訓。不能關門起哄,對世界不作交代。
必須嚴正指明:臺灣反核無一人曾提出一篇國際論文,或無論正、負兩面,對世界科學和營運界有任何貢獻。其實若有一字、一句話、一條公式、一項論述發表,又被普世接受,即使是負面的也是正面,因為舉世必然已經改正,向前邁進一步了。另外同情心特別強的,不妨到受害地區支持當地組織,廢掉一兩座廠,建立自己業績和可信度,再回來廢自家的廠。
歐盟10國今年7月4日宣示各國以自身條件決定核電比例,不可因其他減碳項目扼殺核電。聯合國IAEA每年辦核電教育訓練班,WANO在世界多處設有核能大學,“廢核”不是世界趨勢選項。
廢核后要立即處理累積的廢料和新舊廢廠,是花錢、累人又無一文收入的差事。遣散員工、上下游失業、太陽能風力補不上缺口、大量進口天然氣、溫室夏季酷熱、產業外移、薪資再降種種現象,等著臺灣人面對。
反核絕對可接受,只是目前缺少夠分量的領袖、團體和科學根據。若只能靠公投,落國際笑柄,事小,增碳暖化和經濟衰退,事大。(濮勵志)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