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能源網 發布日期:2015-12-22
數據最有說服力!
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2937萬千瓦:14臺在運核電機組,裝機容量1492萬千瓦;12臺在建機組,裝機容量1445萬千瓦。
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單論核電運營與建設,這位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眼中曾經的“后起之秀”在這方面早已“后來居上”,不再是老大哥后面的小老弟了。
但是,在關鍵的核電站“吃糧”問題上,小老弟還是受制于老大哥。目前,國內核燃料只有中核集團獨立供給。除少量進口的核燃料,中國所有在運核電站的核燃料基本均由中核旗下的中核建中和中核北方兩大公司提供。也就是說,中廣核這位后來者,在核燃料方面在競爭中的話語權還是很被動。
回望今年,中廣核在英國簽下核電大單,中核隨后也拿下阿根廷核電大單。其實,兩者的戰火之前就由國內延伸至國外,隨著中廣核逐步增多的國內外核電項目,這位“后來者”必然不甘心在核燃料領域長期受到中核的牽制,而兩者在核燃料領域的戰火亦將愈燃愈大。
中廣核能否成功實現核燃料上的“破壟斷”突圍?
雙方纏斗多年偶有“競合”
在中核面前,中廣核在核燃料領域上仍然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并仍需依靠中核,中廣核顯然知道自己這方面的掣肘,需要提升自己在核燃料領域的“內功”和尋求機會走出這種被動的局面。
成立于1994年的中廣核靠著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建設和運營,實現了以核養核的模式;從廣東惠州的一個海灣——大亞灣起步,到如今在運在建的核電項目最多,趕超中核。
中核的老大地位近年來逐步受到中廣核的撼動。不管是國內核電項目、國外項目競標以及鈾資源等各方面兩者都長期處于激烈競爭的局面,且中廣核都呈現出“后來居上”的態勢。
不過,中核在核燃料領域依舊一家獨大。這讓中廣核很是被動,隨著國內核電項目不斷在建,國外市場越做越大,中廣核未來對核燃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中廣核無疑希望打破此種局面,實現核燃料的自主供應,解決掉這一發展桎梏。
事實上,從2008年起,中廣核在核燃料領域就有所突破。當年12月,中廣核全資子公司中廣核鈾業公司獲得了商務部“核燃料進出口專營資質”。2009年3月,國資委下發通知調整了中廣核主業,增加了“天然鈾資源的勘查、境外天然鈾資源的開發及相關的貿易與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中核和中廣核兩家核電巨頭在鈾資源上也一直是競爭關系,且存在分配上的分歧。由于鈾礦屬國家戰略性礦產,鈾礦探礦權市場至今未國內完全開放,而是由國家進行投資。華夏能源網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中廣核在國內上游鈾礦的唯一突破,是在2012年,其奪得新疆薩瓦甫奇鈾礦的探礦權,一舉打破國內鈾礦資源由中核獨有的格局。
但是,作為中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中廣核在國內仍然沒有鈾礦開采權,也不具備生產核燃料的資質;此外,當下中廣核在天然鈾加工成為核燃料的一些關鍵環節也暫時不具備相應的加工制造能力,國內目前只有中核一家具備。
在中核面前,中廣核在核燃料領域上仍然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并仍需依靠中核,中廣核顯然知道自己這方面的掣肘,需要提升自己在核燃料領域的“內功”和尋求機會走出這種被動的局面。中核與中廣核兩者雖說在各方面都處于競爭關系,但在一些領域也有小范圍的合作,除了眾所周知的“華龍一號”,其實它們在核燃料上也有過合作,只是一直未有大突破。
此前中核、中廣核曾計劃共同投資在廣東江門建設核燃料組件廠,但該項目在2013年因受質疑而下馬。不過時隔兩年,今年的7月,該項目被傳出將重啟的消息,但隨后便未有此項目更進一步的消息。據此前媒體報道,中廣核在該項目中將可能只進入核燃料組件生產的環節,而不能參與前端的過程,且中核在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由于項目遭流產,中廣核也暫時無法憑此項目實現核燃料組件生產能力。
中廣核在國內燃料領域的情況,目前的境地大致可概括為十六字:不斷努力,趕得艱辛,尋求突破,破局待時。而中核憑著之前的軍工背景,在國內核燃料和后處理服務等方面還是有其天然的優勢。
借道海外欲破老大哥“核壟斷”
隨著中廣核海外不斷增多鈾礦和以貿易方式掌控更多的鈾資源,中核不再是中廣核獲得鈾資源的唯一途徑,為其后面實現鈾資源的獨立供應打下基礎,且核燃料的生產與鈾資源密不可分,一定意義上在中核核燃料領域的壟斷壁壘上撕開了一道口子。
中廣核的目光并未局限在國內,與中核的戰火早已在海外燃起;盡管前路依然漫漫,中廣核海外新局也在逐步構建。
就拿核電出口來作例,中廣核在核電出口商也并不落后于中核,在今年英國簽下的核電大單中,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而后續將一起推進的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華龍一號”技術,英國作為老牌核電強國,若該技術成功落地,對于真正實現我國自主先進核電技術無疑具有標志性意義,中廣核今后在海外核電市場的競爭力也必然大升。
兩者在海外的競爭也不止于核電出口上,對中廣核而言,同時也希望通過借道海外在核燃料領域尋求破局。全球的核電主要集中在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而鈾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納米比亞等國,兩者的分布基本上呈不匹配的狀況。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的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預計年均開工核電機組6至8臺,我國將迎來新一輪核電發展高潮。這樣的發展規模勢必需要完善的鈾資源保障,而作為核電大國,我國并不是鈾資源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國內鈾資源的供應則需要進行全球配置,目前我國的天然鈾保障體系主要有國內生產、海外開發、國際鈾貿易三種方式。
在天然鈾方面,中廣核海外已有較好的積累。海外開發方面,中廣核通過在哈薩克斯坦、納米比亞、澳大利亞等國通過投資建設了一批鈾礦,而在國際貿易上;則與法國阿海琺集團、加拿大Cameco公司等國際鈾資源巨頭建立合作掌握了大量的鈾資源。
最新出現的一個利好局面是,12月14日,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在京簽署了《關于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制造廠和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下稱商業協議)。該商業協議是基于前一年中廣核與哈原工簽署的《關于擴大和深化核能領域互利合作的協議》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核燃料組件項目和鈾礦項目的里程碑節點、主要商業條款等內容,以統籌指導兩個項目的落地。
中廣核與哈原工在天然鈾資源領域的合作已有多年歷史,此前,在鈾資源開發領域,雙方合資成立了中國首家海外鈾礦開采合資企業——謝米茲拜伊鈾有限責任合伙企業。不過,在哈薩克斯坦,中廣核并不僅僅滿足于鈾資源的開發,而是希望通過在哈建廠,打破中核在核燃料這一壟斷,實現核燃料自主化。
基于雙方接連兩年簽署的協議以及長期合作的經驗積累,且哈薩克斯坦也迫切希望涉足燃料領域,最新的商業協議無疑將為中廣核打破國內中核的核燃料壟斷局面增加籌碼。
可以見得,隨著中廣核海外不斷增多鈾礦和以貿易方式掌控更多的鈾資源,中核不再是中廣核獲得鈾資源的唯一途徑,為其后面實現鈾資源的獨立供應打下基礎,且核燃料的生產與鈾資源密不可分,一定意義上在中核核燃料領域的壟斷壁壘上撕開了一道口子。中廣核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廣核已控制鈾資源總量30.77萬噸,可滿足30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30年的換料需求。
“后起之秀”能否再次后來居上?
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的最新商業協議是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的共同見證下簽署,可以發現,其背后有政府意志的影子以及中央高層的背書。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路風教授曾撰文指出,中核集核電站業主、核島和常規島設計研發機構的行政主管、工程和設備的總承包商、國內核燃料和后處理服務的唯一供應商等多重職能于一身,對外不愿他人染指核電。
中核這一大而全的職能在業內也有所詬病。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是就表示,“中核由于涉及核電、燃料等多個板塊,企業結構龐大臃腫,歷史負擔較重”。
通過中廣核以上國內國外的一些動作,其進軍核燃料領域的意圖十分明顯,不僅僅是希望自己參與其中,更加尋求能夠獨立地完成核燃料的制造。
因鈾礦屬國家戰略性礦產,國內的鈾礦探礦權長期過于集中,中廣核取得新疆薩瓦甫奇鈾礦的探礦權無疑是一大突破,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總工程師也曾表示,鈾礦資源的勘探,應當實現市場化。
而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的最新商業協議是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的共同見證下簽署,可以發現,其背后有政府意志的影子以及中央高層的背書。
由此可見,在鈾礦放開上我國還有很長路的要走,中廣核在國內的核燃料領域要想有所突破,仍然離不開與中核的合作,不過借道海外或許能夠謀得破局。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