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發布日期:2017-09-26
核電強國夢,是國家電投的夢想,是國家重托、民族期待。
2015年,一艘實力雄厚的全產業鏈核電航母全新亮相,核電優勢資源的強強聯手實現了產業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自此,合并重組后的國家電投成為我國核電矩陣的重要一極。
聚焦核心主業與核心優勢,國家電投正著力把核電產業打造成為最突出的競爭力,把核電實力打造成為國家實力的強大引擎。
十年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三代核電自主化從西方取經,成就東方寶典。
劈波斬浪、揚帆遠航,作為實施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主體、載體和平臺,以及大型先進壓水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牽頭 實施單位,肩負著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使命,國家電投正向世界核電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堅定前行。
貫通全產業鏈 核電矩陣重要一極
核電是國家電投的核心主業,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更是國家賦予的企業使命所在。
2015年重組之時,核電資產業務的整合是重中之重,這是國家對核能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是我國核電產業發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重組前,原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優勢突出,也各有短板。其中,原中電投是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企業,并擁有多個內陸和沿海核電廠址資源,但核電設計力量薄弱。國家核電是美國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也是國產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牽頭實施單位,核電設計研發能力強,但沒有核電運營資質。 重組后,在保留原國家核電平臺的基礎上,原中電投核電資產全部注入國家核電,建立了集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于一體的核電全產業鏈子集團,國家核電資產從400億元上升到1200億元。
業內普遍認為,這次聚優互補的重組是國家用最快捷、最經濟的方式打通了三代核電自主化技術的產業鏈,是對核電行業國有資本布局的一場戰略性調整。中國核電領域就此形成了中核、中廣核和國家電投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于國家電投而言,具備核電全產業鏈發展的優勢后,還必須進一步做強并發揮核電產業的核心主力作用,將企業打造成為我國核電技術攻關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國在全球核電市場競爭中的主力軍。
重組而生的國家電投將 "以核電等先進能源技術創新為驅動"列為集團發展總體戰略的首位;將"完成國家戰略任務,做核電自主化發展的引領者"作為目標導向。
2016年初,國家電投召開專題會議,謀劃核電在"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國家電投董事長、黨組書記王炳華強調,"核電發展是國家電投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舉全集團之力發展好核電。"2017年國家電投年度工作會議上,王炳華再次強調,"必須著眼長遠,切實擔負起國家使命,把核電打造成為集團最突出的競爭力。"定位發展坐標,創新驅動引領,集中發力造就了核電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核電業務投資占比逐年提高。2016年,核電產業計劃投資達158.88億元,占該集團總投資的26.2%。截至目前,該集團核電裝機448萬千瓦,控股在建核電機組474萬千瓦,參股運行核電機組108萬千瓦。
--創新開發世界領先的核電技術。設立國家核能研發中心,建立國家核能研發平臺,構建涵蓋12個關鍵技術領域的完整學科體系,形成核心技術秘密383項,形成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179項。
--提升核電全產業鏈能力,促進我國三代核電產業鏈形成。國家電投具備了科研創新、工程設計、建設管理、電站運行、電站壽期服務等核電產業關鍵能力,建成了核電標準、合格供應商等產業體系。
核電產業巨艦以堅定的航向、完備的體系、強勁的動力穩健前行。
三代核電自主化十年深耕成就中國品牌
十年可造就巨變,十年可成就大業。承擔著高起點引進世界核電先進技術,高起點實現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的重任,國家核電走過了十年的深耕求索路。
十年前,國家核電因三代核電自主化的國家戰略而生,自此發揮著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主體、載體與平臺作用。重組后,國家電投持續強化三代核電自主化引領作用,加速科技攻關和創新成果落地,推動三代核電標準化、批量化、系列化發展。
十年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國家核電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和工程挑戰,將AP1000三代核電技術由圖紙變為現實,終于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打造強國利器,成就國家品牌,推動我國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轉變。
--西方取經、為我所用,AP1000技術引進與設備國產化目標全面實現。
國家核電成功解決業界矚目的AP1000主泵問題,完成全部技術轉讓與AP1000國產化標準設計。依托項目三門1號、海陽1號機組裝料在即,預計年內實現并網發電。依托項目的最終投產運行將為AP1000機型后續機組的批復奠定基礎,拉開國內三代核電機組自主化、標準化、批量化建設的大幕。
--掌握自主技術、打造國家品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研發基本完成。 CAP1400是國家核電歷時多年研發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全球功率最大的非能動三代核電堆型,在安全性、經濟性和環境相容性方面,均處于全球三代核電領先水平,是中國走向核電強國的標志。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天野之彌直言,中國成功設計研發大型壓水堆CAP1400,對"核能未來非常重要"。目前,CAP1400已順利通過IAEA通用反應堆安全評審,示范工程核島設計累計完成99.2%,項目各項前期工作準備就緒,已具備開工條件。這項具有中國血統的核電技術正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彰顯中國品牌力量。
--攻克了一系列受制于人的關鍵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引領我國核電技術走向領跑。
先進反應堆數字儀控系統NuPAC平臺成為全球首個同時獲得中美政府核安全監管機構行政許可的核電站反應堆保護系統平臺,打破了國際知名核電儀控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為中國核電技術進入歐美市場提供了技術準入。
我國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完全滿足三代核電站設計和安全分析需求的一體化軟件包--COSINE已轉入工程應用階段,整體性能與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中國核電軟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自主化燃料定型組件研制成功,建成了國內首套完整的核級鋯材產業體系。
"引進一項技術、實施一個專項、帶動一個產業"。國家核電通過技術創新與推動設備國產化,成功推動我國核電裝備制造同步實現了從"二代"向"三代"的跨越,實現了我國核電產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目前,國家核電已具備每年6至8臺(套)AP/CAP核電機組所需設備或材料的供應能力。AP1000依托項目4臺機組平均設備國產化率55%,第四臺機組將達到72%。CAP1400示范工程首臺機組設備國產化率已超過85%,實現主泵關鍵材料和工藝全面國產化。核島重大關鍵設備具備向示范工程供貨條件。多項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乘勢而進,國家電投建立了三代核電標準體系,搭建了涵蓋200多家企業、院所、高校和2萬多名科技人員的創新體系,建成了由159家中外企業組成的質量一流、供應可靠、具有價格競爭力、面向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全面構建了我國核電技術創新、裝備制造、工程建設、資源配置的全產業鏈體系,帶動我國核電產業創新和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布局核電世界版圖“走出去”風正帆懸
迅速壯大的核電實力,打開了"中國創造"走向世界的又一扇大門,使中國在世界核電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2016年10月,在土耳其舉行的第23屆世界能源大會上,純正中國血統的CAP1400核電技術得到世界各國高度關注,中國品牌核電技術成為"走出去"的風帆動力。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能源外交和 "一帶一路"倡議,國家電投以核電強大競爭力馳騁國際市場,并在越來越多的目標國市場站穩腳跟。
在南非,國家電投參與960萬千瓦核電項目市場開發工作。南非核電項目被列入"中南產能合作重大項目清單",項目投標文件編制完成約80%。2015年12月,國家電投與南非核能集團簽署《CAP1400項目管理合作協議》,至今已為南非培養164人次的CAP1400技術高級項目管理人才。
在土耳其,土三核電項目合作取得共識。中美土三方共同簽署聯合開發土第三核電項目諒解備忘錄。中土先后簽署4份核能領域合作協議,同意啟動土三核電項目合作,明確支持國家電投采用CAP1400技術開展場址和項目可研工作。
在保加利亞,雙方已組織開展了4輪核電項目合作商務談判,項目已審核立項。
隨著AP/CAP三代核電產業鏈的豐富和完善,重組后的國家電投在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建設在內的核電產業板塊投入更多資源,將推動CAP1400、CAP1700自主核電技術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發展的意義從不止于一境。國家電投在核電發展的深耕厚植,產生了層次豐富、意義深遠的多重效應,讓世界因中國核電聚焦中國創新、中國質量、中國品牌、中國服務。
預計到2020年,國家電投核電在運、在建裝機容量均分別超過1000萬千瓦。在核電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國家電投將持續引領三代核電發展與核電產業升級,持續優化CAP技術系列品牌,提升國際競爭力,讓"核電強國夢,綠色能源夢"照進現實。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