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能行業協會 發布日期:2022-06-08
《中國核能行業智庫叢書(第四卷)》已完成出版發行,這是一本發產業先聲的智慧文萃,是行業專家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對產業前途命運進行思考的思想文庫。自2021年12月起,協會微信公眾號將精選大部分文章與廣大讀者共享。今天推出的是其他板塊文章《全球核電發展最新趨勢》。
王 茜
于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工作,現為戰略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副主任兼所辦公室主任(正科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核能產業國際化合作市場分析。近期參與編寫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核能發展藍皮書世界核能發展概況內容。
《全球核電發展最新趨勢》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對能源行業的影響,世界電力需求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出現了最大降幅,但核能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世界權威機構的預測數據表明,世界核電發展趨勢總體上都是積極的,未來世界核電的裝機容量會有顯著增長,到 2050 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比目前增長1倍以上。未來的核電發展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東歐地區。
1 近年來世界核電發電量小幅增長,但核發電量占比呈下降趨勢
世界核發電量占比在 1996 年達到 17.5% 的最大值,之后一直下降,2019 年為 10.35%(見圖 1)。核電占比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建投運核電機組相對較少。截至 2020 年年底,世界在運機組 442 臺,總裝機容量超過 392 454 兆瓦,分布在 32 個國家,累計共有 18 735 堆·年的運行經驗。壓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是三種主要的堆型,數量分別為 302、64 和 48,占總數的 68.33%、14.48% 和 10.86%。
圖 1 1990 年至 2019 年核電發電量及占比情況
2019 年,世界核發電約占總發電量的 10.35%。其中,有 19 個國家的核電占比超過了 10% 的全球平均水平(見圖 2)。除了荷蘭、日本,具有核電機組的發達國家的核電占比都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發展中國家的核電占比相對較小。日本在福島核事故后,由于核電站停運數量較多,所以核發電占比降低。
2 近年全球核電新開工機組增長幅度不大,但是發展核電的區域不斷增加
截至 2020 年年底,世界在建核電機組 53 臺,分布在 19 個國家或地區,總裝機容量 56 393 兆瓦(見圖 3)。在建反應堆大部分為壓水堆,數量占到 80.77%(見圖 4)。中東、中亞等地區已經成為新的核電建設主要區域。未來全球核電建設的重點將應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發達國家趨于維持現有核電水平。
圖 2 2019 年世界各國核電占比情況
注:數據來自 IAEA,統計數據為 2019 年情況
圖 3 世界各國在建核電機組凈裝機容量與臺數情況
注:數據來自 IAEA,統計截至 2020 年年底,柱狀圖上方數字為機組數量
圖 4 世界在建機組各堆型數量占比情況
注:數據來自 IAEA,統計截至 2020 年年底
3機組老齡化是在運機組面臨的重要問題,機組延壽或退役是世界核電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尤其是發達國家目前,世界在運的核電機組多數是二代技術,通常設計壽命為 40 年,運行年齡超過 30 年、35 年、40 年和 45 年的機組分別有 297 臺、218 臺、105 臺和 53 臺, 分別占在運機組的 67.04%、49.21%、23.7% 和 11.96%(見表 1)。為了降低費用、保障電力安全,美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正在制定機組延壽計劃,將二代機組延壽至 50 年、60 年乃至更長的壽期。
表 1 世界核電機組壽命超過 30 年的情況
4 世界重要核電組織預測核電仍將持續增長,但各組織對核電增長幅度的預測有所不同
世界各重要能源機構預測核電將繼續增長。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于 2020 年9 月在2020 年版年度報告《直至2050 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中指出,2019 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為 392 吉瓦,預測到 2050 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將為363 吉瓦(低值情景)至 715 吉瓦(高值情景)。與 2019 年相比,在高值情景中, 核電裝機容量到2030 年將增加約20%,到2050 年將增加約80%;在低值情景中,核電裝機容量到 2040 年預計下降 10%,隨后小幅上漲,到 2050 年下降約 7%。
世界核協會于 2019 年發布的《沉默的巨人——清潔能源系統對核能的需求》報告認為,2050 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 10 億千瓦,比當前增長 163.85%。
OECD-NEA 和 IEA 于 2015 年聯合預測,預計到 2030 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 5.43 億千瓦,比當前增長 43.76%,到 2050 年世界核電將達到 9.3 億千瓦,比當前增長 146.22%。
5 第三代核電技術已成為當前核電產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將在整個 21 世紀都很有商業發展前景
第三代核電技術將是未來核電行業發展的主要商用核電技術。考慮到未來20 ~ 30 年世界新開工建設的核電技術將以第三代核電技術為主,以及第三代核
電技術設計壽命為 60 年,并且在設計壽期末極有可能再延壽 10 年至 20 年,因此可以推斷出第三代核電技術將在整個 21 世紀都很有商業發展前景。
目前,已 經實現商業部署的三代核電技術有 AP1000、EPR、VVER、APR1400、“華龍一號”和 ABWR 等 6 種堆 / 機型。其中,建成的機組 19 臺,在建的機組 37 臺,中止建設的機組 2 臺(見表 2)。
2020 年,第三代核電技術持續快速發展,共有 4 臺新機組并網,總裝機容量為452.1 萬千瓦,分別是我國福清 5 號機組、白俄羅斯 1 號機組、阿聯酋巴拉卡 1 號機組、俄羅斯列寧格勒二期 2 號機組。此外,有 4 臺三代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分別是我國的漳州核電站的 2 號機組、太平嶺核電站的 2 號機組、蒼南三澳核電站 1 號機組和土耳其阿庫尤核電站的 2 號機組。
表 2 第三代核電技術部署情況
6 核能正在轉向多用途方向發展,小堆是核能多用途的主要承擔者
核能除了發電外,核能的熱應用將會逐漸成熟,如工業應用、核能制氫、海水淡化以及其他新化學工藝的應用。由于小堆布置靈活,綜合應用能力容易實現,將是核能多用途應用的主要承擔者。
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小堆)由于其多用途、模塊化等特點,近年引起世界廣泛關注。根據 IAEA 統計,世界小堆研發至少有 50 種型號,以美俄兩國研發的型號居多。目前,俄羅斯已經建成 4 臺小堆,分別是裝載兩臺 KLT-40S 小堆的“羅蒙諾索夫”號浮動核電站,已經為楚科奇地區供電供熱;裝載兩臺 RITM-200 小堆的“北極”號破冰船順利完成首航。還有 5 臺小堆工程在建,其中我國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示范工程,已完成雙堆調試,有望 2021 年建成投產。各國大力推進小堆開發認證工作,2020 年 8 月,紐斯凱爾動力公司小型模塊堆設計獲美國核管會批準, 這是美國核管會對紐斯凱爾小堆設計認證申請的第六階段審查(最后階段),并發布了最終安全評估報告。
7 各國持續對先進核電技術研發進行投入
第四代核能系統中以鈉冷快堆和高溫氣冷堆技術最為成熟。俄羅斯已經建成具備第四代核能系統特征的 BN-600、BN-800 鈉冷快堆。中國正在建設的霞浦60 萬千瓦的示范快堆,以及正式開工建設的 2 號機組也具備第四代核能特征。
全球聚變堆技術研發取得一系列重要技術進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正式進入設備組裝階段。ITER 項目于 2006 年誕生,35 個合作國家包括歐盟成員國(加上英國和瑞士)、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ITER 計劃用 4.5 年完成安裝,到 2025 年進行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最終驗證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的可行性。
8 各國對核電發展政策不同,但整體而言是促進核電發展
歐盟將核能作為解決碳排方案的一部分,希望各成員國利用核能,趕在 2050 年之前實現碳中和。2020 年 6 月,歐洲核工業組織(European Nuclear Industry)呼吁政策的一致性和明確信號以促進新核電廠投資和交付政策,呼吁制定相關政策,以允許建設大型反應堆和小型堆、維護現有反應堆,并允許現有核電廠保持長期運行。
美國的核電機組數、核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一。核能在美國能源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具有較高的戰略地位,美國政府明確重振和保持美國核能大國地位。2020 年 4 月,美國能源部發布了《恢復美國核能競爭優勢:保證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要振興壯大核燃料循環前段與核工業,增強核出口競爭力,重構全球核工業領導地位。
俄羅斯核能發展政策穩定,支持本國核電發展,提高本國核電發電比例,并大
力推動核電技術出口,搶占全球核電市場。2020 年 5 月,世界上唯一的浮動核電站(FNPP)——羅蒙諾索夫核電站(Akademik Lomonosov)在俄羅斯北極城市佩韋克開始商運。
法國核電仍在能源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法國政府推出的 2028 年法國
能源轉型行動時間表,在核能方面,法國政府確認在 2035 年以前關閉 14 座核反應堆,法國預定在 2035 年以前把法國電力生產中的核電比例從目前的 70% 多降到50%。但是核電在法國能源供應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取代。
日本對核能發展持積極態度。2021 年年初,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發布《綠色增長戰略》,提出核能發展目標:到 2030 年爭取成為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全球主要供應商,到 2050 年將相關業務拓展到全球主要的市場地區(包括亞洲、非洲、東歐等);到 2050 年將利用高溫氣冷堆過程熱制氫的成本降至 12 日元 / 立方米;在 2040 年至 2050 年間開展聚變示范堆的建造和運行。
韓國未來核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逐步下降。2020 年 12 月 29 日,韓國能源部發布《2020 年—2034 年電力供應長期基本規劃》,計劃到 2034 年將核電總裝機容量從 2020 年的 23.3 吉瓦減少至 19.4 吉瓦。根據規劃,隨著韓國逐步棄核,到 2030 年,核電在韓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 18.2% 下降至 11.8%,并在2034 年下降至 10.1%。
英國政府將核電確定為實現零碳排放目標的一種方式。英國發布能源白皮書
《為零碳未來提供動力》,英國認為核電是英國實現凈零目標的重要潛在力量,明確核能為清潔能源的地位。英國《能源白皮書》特別提到“核能也是清潔能源”,英國政府愿意投資核電廠的興建,以及開發新的核電技術。
(本文刊載完畢)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