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至26日,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第五屆核能公眾溝通交流大會在山東榮成召開。大會圍繞“雙碳”目標下我國核能公眾溝通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等展開深入交流,收到良好效果。為廣泛推廣公眾溝通和科普宣傳的有效實踐,有序推進跨省協調、科普宣傳、公眾參與、輿情應對等工作;推動公眾“廣泛知曉”核能,進而實現“科學認知”,再到“獲得支持”;通過核能綜合利用項目公眾溝通的啟示,開啟綜合利用新篇章,助推涉核項目落地,現對公眾溝通大會上交流的優秀文章進行摘錄刊發,以饗讀者。
面對復雜多變的輿論環境、快速裂變的傳播渠道,中核集團積極探索有效的路徑和方法,通過做好頂層設計、打好科普基礎、實現精準傳播,推動公眾“廣泛知曉”核能,進而實現“科學認知”,再到“獲得支持”,助推涉核項目落地。
做好頂層設計,明確科普傳播關鍵信息
公眾溝通及科普工作直接關系到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核集團高度重視公眾溝通及科普工作,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多次強調核科普要常態化、體系化。集團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分析現狀及形勢,明確總體思路,部署公眾溝通及科普宣傳重點工作。中核集團制定“十四五”核科普專項規劃,從集團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布局,推進形成“政府主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核科普宣傳體制和“上下聯動、齊抓共管、職能明晰、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將科普傳播關鍵信息聚焦為“核在身邊、核不可怕、核是必須、核是未來”,我們身邊處處都有核,核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工業、農業、醫療、考古等領域;核能也是能源利用、國計民生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選擇,并且隨著核聚變等技術突破,核能將為人類能源問題提供終極解決方案。我們要將這些科學知識,通過多個渠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出去。
做好科普傳播“新基建”,做到“軟硬兼施”里應外合
在科普“硬件”方面。建設一批核科普教育基地,統籌利用自有資源,建成中國核工業科技館、中國核電科技館、福清核電宣教展覽館、中國核聚變博物館等一系列專門的核科普展館;與國家級科技館及地方展館合作,組織建設中國科技館能源展廳核能展區、軍事博物館核武器與核技術和平利用展廳、“兩彈一星”浦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打造一體化展臺,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展覽、核工展、央企裝備展、海峽展、科協低碳展、東盟展等各類展覽展示;向中國黨史館、中央黨校、國防大學等組織積極捐贈、展陳“華龍一號”、新一代“人造太陽”等模型。
在科普“軟件”方面。立足核工業全產業鏈,補充完善800條關于核工業的百度詞條,以便公眾獲取科學準確的核知識;在準確核知識的基礎上,組建科普專業團隊,轉化語言、豐富形式,形成一套大家能聽懂的科普口徑庫、視頻庫、圖書庫、教學庫,讓硬核內容“軟著陸”;進而結合社會熱點,緊扣老百姓日常生活,立足趣味性講述核工業的高科技,以講故事、做實驗的方式,推出“核靠普”系列科普短視頻,《安檢后的包子還能吃嗎?》僅一天閱讀量就超過100萬,《輻照一次勝過陳釀50年?輻照酒真那么牛嗎》受到網友熱捧,網友反饋“復雜的物理名詞,一下就聽懂了”。
在科普主體方面。對內依托集團內部專家院士、核科技工作者、核電一線工作人員,以“第一人稱”講述核工業人的真實生活。院士葉奇蓁、羅琦多次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直播;“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亮多次在中央主流媒體為公眾講解核知識;培養一支專兼職科普講解員隊伍,在各種場合宣傳核工業。對外吸納科普領域大V、高校學生加入核科普,培育一批核科普達人。連續七年舉辦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舉辦首屆“科普創星”核科普大賽,以“科普+科創”的模式,面向全社會征集科普“金點子”并為創意提供項目孵化支持;與團中央志愿者中心聯合發起“強國有我 ‘核’你一起”大學生志愿宣講活動,萬名大學生、千支宣講團面向所在高校師生及社會公眾,圍繞核工業精神譜系、核科學知識、核能助力“雙碳”等方面開展志愿宣講。
實現精準傳播,將公眾溝通做到人們心坎里
根據助力項目落地實現程度,聚焦傳播關鍵對象為“政府官員”“當地居民”及“社會公眾”。對于不同的對象,建立不同的傳播手段,做到“因人而異”“對癥下藥”,確保公眾溝通手段有效。
面向政府官員。兩會代表委員呼吁設立“中國核科學日”,推動“兩彈一星”精神及核科普內容進黨校課程;依托外事、公關、論壇等大型活動,傳遞“零碳”核能服務經濟社會的作用;與政府機關開展黨建聯建,走進核能產業基地以及核工業系統內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實地參觀調研,傳遞核能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好處;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宣講團走進各大部委、地方政府開展精神、科普宣講,增進政府官員對核工業的了解。
面向項目當地。參與地方基建投資、社會公益,開展核能項目建設相關配套工作,讓地方政府、社會公眾切實感受到涉核項目落地帶來的好處。聯合地方政府、學校開展活動,推動核電建設與地方發展共贏共享;依托鄉村振興,“核科普書屋”將科普知識送入校園。
面向社會公眾。以媒體為橋梁,與央視聯合拍攝《激情的歲月》電視劇、《了不起的核工業》紀錄片,講述核工業的過去與現在,通過影視劇走進核工業人的精神世界與真實生活。講述中國核電發展歷程的電視劇《硬核時代》即將在央視播出,郭曉東、李蘭迪等正能量明星演繹核工業發展故事,已確定為黨的二十大央視獻禮片;以國企開放日、走進新中核等活動為契機,在五大沿海核電基地、原子彈氫彈研制相關工業文化遺產等地,打造“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邀請公眾、媒體探秘核工業,將核工業與周邊的人文、自然觀光相結合,通過現場參觀體驗,讓公眾實現“認知”脫敏,使“核能是安全清潔高效能源”的觀念融入公眾心中。
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角度講,核能是和平發展的堅盾;從解決人類能源終極需求角度講,核能是人類大同的鑰匙。推動核能事業可持續發展是涉核企業共同的目標,促進公眾科學認識、接受與支持核能發展是每一位核能從業者共同的責任。中核集團將進一步加強核科普體系建設,使核能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賴江南 曾師斯 作者單位:中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