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經將核能發電放在重要能源部署地位上,政府不斷加大對核電發展方面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核能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和切實的好處。
由于核能不產生溫室氣體,是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所以核電站一直處于環境的制高點之上。從科學技術層面來看,充分利用核能,可以很好地解決當今社會的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
然而,與此同時,我國核電發展也存在困境和挑戰,其中包括核安全問題、核廢棄物處理問題、政治問題以及公眾可接受性問題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就是公眾可接受性問題的解決。
公眾可接受性是我國核電繁榮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對于公眾對能源和相關環境問題的選擇程度與接受程度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視,相關宣傳和教育交流要加大力度,提高核電產業發展的透明度,揭開中國核電“面紗”,并且要繼續保持核電站運行的高度責任心,持續強化安全文化。
所謂的“揭開面紗”,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運營透明,一個是監管透明。
8月7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舉辦了第二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活動以“透明的責任”為主題,中廣核特別邀請到國家核安全局全程參與,這充分展現了核電企業運營透明、坦誠對待公眾的態度,同時也體現出我國核安全監管的“透明”。
在這次活動期間,中廣核發布了《中國廣核集團社區發展白皮書》,這是我國核電行業首份就社區發展所做的白皮書。在白皮書中,中廣核表示愿意支持社區發展,做讓社區安心、稱心、暖心的好鄰居,共建和諧社區。白皮書中有一句話給筆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企業與社區的關系就像樹與土一樣,土能育樹,樹能固土,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社區為我們提供生存、發展的土壤,我們有責任帶動社區發展與進步。”這體現出一個核電企業的責任心與感恩的心,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公眾的心。
那么,如何提高核電企業運營透明度?
核電專業性較強,對于公眾而言,存在一定的神秘感和恐懼感。基于此,在核電安全運營的前提下,廣大核電企業應該堅持公開透明的運營原則,及時地公開安全信息和監測指標等內容,定期地開展各類核安全溝通活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公眾答疑解惑,充分做到“去核電神秘化”,提高核電透明度,建立順暢的溝通平臺,聽取各方意見,讓更多的人認識核電,讓核電發展更好地接受社會各界的審視和監督,構建核電企業與公眾之間的持久信任關系。
另外,各大核電公司之間應當加強交流,互相學習,找到能夠有效與公眾建立良好溝通的方式方法,形成常態化機制,核電企業應該把責任理念與生產經營理念進一步的融合,不斷推動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同時,還應提高監管透明度。與公眾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僅依靠企業自身,也要發揮政府監管部門的力量。
核安全局在監管過程中應當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增大監管人力,保證各種例行核安全監督行為正常進行。同時,中國核安全監管也應該多學習國際上的優秀做法和經驗,建立較為完善和系統的核安全法規標準,做好對核電廠每個運行階段資質許可的監管工作,嚴格核安全技術審查工作。作為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及時且真實地向公眾公布檢查結果,對于符合標準的企業予以表揚或者獎勵,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也要敢于披露揭發,加以嚴懲,讓核電企業形成自我約束,自覺遵守國家標準要求。
每一個大型核電項目的發展對周邊的民眾都有著長遠的影響,作為企業應該把每個項目都看成與地方共享發展的一次機遇,在建設與運營的過程中,以核電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推動區域發展進步;作為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做好相關的監督工作,同時也要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為公眾揭開核電那層看似神秘的“面紗”,讓公眾能夠更加切實地享受高科技核電產業發展帶來的利益,更多地了解真正的核能產業。
而作為公眾,則要以科學和發展的心態去接受新的科學,新的事物,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爭做科學的傳播者。